制氢技术 | 绿氢的制取技术——电解水制氢
绿氢制取技术包括利用风电、水电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、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及生物质制氢,其中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应用最广、技术最成熟的方式。
除此以外,还有热化学水解、生物质重整、微生物电解槽在内的一系列制氢技术。
也可以结合我们公众号发布过的《四大电解水制氢技术详解》这篇查看哦~理解力UP!【点击链接:四大电解水制氢技术详解】

电解水制氢:
“ 是指在碱性电解质环境下进行电解水制氢的过程,电解质一般为30%质量浓度的KOH溶液或者26%质量浓度的NaOH溶液。 较之于其他制氢技术,碱性电解水制氢可以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,且电解槽具有15年左右的长使用寿命,因此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和竞争力。 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应用经验,在20世纪中期就实现了工业化,商业成熟度高,运行经验丰富,国内一些关键设备主要性能指标均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,单槽电解制氢量大,易适用于电网电解制氢。但是,该技术使用的电解质是强碱,具有腐蚀性且石棉隔膜不环保,具有一定的危害性。 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主要包括碱性电解槽主体和辅助系统(BOP)。 碱性电解槽主体由端压板、密封垫、极板、电板、隔膜等零部件组装而成,电解槽包括数十甚至上百个电解小室,由螺杆和端板把这些电解小室压在一起形成圆柱状或正方形,每个电解小室以相邻的2个极板为分界,包括正负双极板、阳极电极、隔膜、密封垫圈、阴极电极6个部分。 该技术是指使用质子(阳离子)交换膜作为固体电解质替代了碱性电解槽使用的隔膜和液态电解质(30%的氢氧化钾溶液或26%氢氧化钠溶液),并使用纯水作为电解水制氢原料的制氢过程。 和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相比,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具有电流密度大、氢气纯度高、响应速度快等优点,并且,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工作效率更高,易于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相结合,是目前电解水制氢的理想方案。 但是由于PEM电解槽需要在强酸性和高氧化性的工作环境下运行,因此设备需要使用含贵金属(铂、铱) 的电催化剂和特殊膜材料,导致成本过高,使用寿命也不如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。 目前,我国的PEM电解槽发展和国外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,国内生产的PEM电解槽单槽最大制氢规模大约在260标方/小时,而国外生产的PEM电解槽单槽最大制氢规模可以达到500标方/小时。 PEM电解水制氢系统由PEM电解槽和辅助系统(BOP)组成。 PEM电解槽由质子交换膜、催化剂、气体扩散层和双极板等零部件组装而成。电解槽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电解池,一个 PEM电解槽包含数十至上百个电解池。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成本中45%是电解电堆、55%是系统辅机;其中电解电堆成本中53%是双极板;膜电极成本由金属Pt、金属Ir、全氯磺酸膜和制备成本四要素组成。 由于PEM电解槽的质子交换膜需要150-200微米,在加工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肿胀和变形,膜的溶胀率更高,加工难度更大,主要依赖于国外产品。 【依据行业内多家主流厂商的数据分析,PEM电解槽的2025年及2030年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投资水平如下:】 SOEC使用固态陶瓷作为电解质,需要在500~1000℃的高温下反应,动力学上的优势使其可以达到或接近100%的转换效率,使用的催化剂不依赖于贵重金属。 SOEC电解槽进料为水蒸气,若添加二氧化碳后,则可生成合成气(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),再进一步生产合成燃料 (如柴油、航空燃油)。因此SOEC技术有望被广泛应用于二氧化碳回收、燃料生产和化学合成品,这是欧盟近年来的研发重点。 虽然该技术制氢过程电化学性能显著提升,效率更高。但目前以下缺陷都制约着该技术的应用场景选择与大规模推广: ①电极的机械性能在高温下不够稳定; ②高温还会导致电解槽中玻璃—陶瓷密封材料寿命缩短; ③在与波动性高、输出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匹配方面,高温反应条件的升温速率也亟待突破。 AEM是较为新兴的电解水制氢技术,尚处于研发阶段。备受关注的原因是其采用阴离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,将ALK的低成本和PEM简单、高效的优点相融合。 现阶段的研究重点阴离子交换膜材料开发和机理研究,主要以国外大学,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主导(如Northeastern University, Los Alamos, University Oregon, Georgia Tech等)。 其与PEM的根本区别在于将膜的交换离子由质子换为氢氧根离子。氢氧根离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质子的17倍,这使得其迁移速度比质子慢得多。 AEM的优势是不存在金属阳离子,不会产生碳酸盐沉淀堵塞制氢系统。AEM中使用的电极和催化剂是镍、钴、铁等非贵金属材料,且产氢的纯度高、气密性好、系统响应快速,与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特性十分匹配。 但AEM膜的机械稳定性不高,AEM中电极结构和催化剂动力学需要优化。AEM电解水技术处于千瓦级的发展阶段,在全球范围内,一些研究组织/机构正在积极致力于AEM水电解槽的开发,为了扩大这项技术的商业应用,仍然需要一些创新与改进。 【根据IEA披露的数据,截至2022年底,全球电解水制氢装机容量达700MW, ALK制氢领先,占比近60%,其次是PEM电解制氢,占比超30%,其他电解制氢方式占比较低】 针对前面四种应用广泛的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的技术成熟度,技术难点及未来突破的方向、适用的场景,制造和运行的成本,未势能源逐一详细分析对比了个技术路线的优势和劣势,总结如下:01 碱性水电解技术(ALK)
02 阳离子/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(PEM)
03 固体氧化物水电解技术(SOEC)
04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(AEM)
同类文章排行
-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迎来重要窗口期
- 关于矿用整流柜的使用环境
- 整流柜有哪些外形特征?
- 关于高频开关电源发展的四大趋势
- 国家能源局:可再生能源,完善绿色电力
- 氢能在工业领域的妙用:你知道多少?
- 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》
- 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
- 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中外对话:氢能国际合作机遇与挑战
- 产业集群涌现,多地竞逐氢能赛道